日期 |
行 |
住 |
食 |
玩 |
注意 |
Day 8 2018/09/10(Mon) |
|
西藏拉薩唐卡酒店 |
早:飯店 中:哲蚌寺附近餐廳吃餃子等 晚:拉薩廚房 |
|
[Day 8, 2018/09/10 ]
早餐在唐卡酒店吃, 自助式, 有嚐到酥油茶, 溫溫鹹鹹充滿能量的酥油(氂牛奶油)茶, 可以禦寒及緩解高山症.
酥油製品也常出現在藏傳佛教寺廟中, 除了供給僧侶飲用, 也用在酥油燈中(點燃時無臭味), 藏民常會帶酥油到寺廟中當供品, 已獲得福德.
接下來來到哲蚌寺, 這裡是雪頓節舉辦地點.
維基百科中節錄的哲蚌寺資訊:
1416年(永樂十四年)由黃派宗喀巴大師弟子絳央卻傑主持修建,位於拉薩西郊5公里更丕烏孜山下。與甘丹寺、色拉寺合稱拉薩三大寺,乃格魯派寺院中地位最高的寺院之一。該寺在藏傳佛教歷史上地位極為特殊,為西藏三區和世界佛教文化培養了大批人才,因而被譽為「第二那爛陀」(古代東印度佛教最高學府和學術中心)。
一路上坡,大家爬得喘噓噓.
小小兵背影~
大夥兒合照ing.
我~
Athena~
加上冊偉~
哲蚌寺外曬大佛的展台. 雪頓節這一天,哲蚌寺在此展出一幅高30米寬20米的絲織大佛像,參與慶典的善男信女們紛紛向佛像拋擲哈達.
維基百科中節錄的雪頓節資訊:
在17世紀以前,雪頓節是純粹的宗教節日。在青藏高原每年夏季的六七月,天氣漸暖,百蟲驚蟄而出土活動。為了避免傷害生靈而違背了佛祖釋迦牟尼不殺生的戒律,藏傳佛教格魯派規定每年藏曆六月十五日至七月三十日之間,不准僧人出寺活動,要在寺院中靜行長淨、夏安居。僧人直到解制後才能出寺,而每當到這個時候,當地的平民百姓都要取出酸奶向寺院裡的僧人供奉。同時在拉薩哲蚌寺舉行歡慶節,演出藏戲,哲蚌寺也就成為了雪頓節的活動中心,節日逐漸有了「哲蚌雪頓」之名。
到了第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的時候,在「哲蚌雪頓」時候,還調集西藏各地區的藏戲團前來演出。五世達賴移居布達拉宮後,除規定每年藏曆舉行「哲蚌雪頓」的頭一天在哲蚌寺首演外,又規定第二天到布達拉宮演出,然後在拉薩和西藏各地巡迴演出。18世紀後期,羅布林卡建成後,成為達賴的夏宮。公元1913年依照十三世達賴喇嘛的決定,每年「哲蚌雪頓」都要在羅布林卡首演,同時允許平民百姓進入觀看演出。相沿下來,就形成了群眾性的娛樂活動,雪頓節也由此得名。
全員到齊哲蚌寺大合照~
左至右: 阿信, 小藍, 册偉, 阿草, 小奎, Athena, Mei, 小兵, Boojur和我.
小奎獨照~
Boojur, 阿草及小奎凌空坐佛!
可愛的小女孩!
拍到一張好照片~
回來後依著畫了一張小女孩的粉彩畫~
導遊頓珠是個有著教育家般高度的年輕帥氣導遊. 他曾到北京研讀英文, 聽他說初到北京因為高度不同, 還因氧氣太多而有類似醉氧現象. 回西藏後旅遊季時大部分帶外國團, 其餘時間在拉薩附近家鄉上課教小孩(經常不收錢, 是他慈善志願的實現).
他發現這團有很多有趣的無厘頭的人事, 若沒有給我們一個明確時間回來. 例如, 只是告訴大家,「大家看看差不多就回來」, 通常大家就恣意地玩恣意地看看拍照等讓他苦等不到人.
於是空等數次後, 他發現只要給個明確時間, 我們就會神奇地被制約乖乖出現~
帶團到此刻, 他開始主動加入我們, 融在一起!
大夥和頓珠(中間)之合照 No.1~
哈哈!
夠了!竟然開始玩紅綠燈!
接下來來到羅布林卡.
維基百科中節錄的羅布林卡資訊:
羅布林卡位於布達拉宮以西約2公里的拉薩河畔。羅布林卡建於1740年代。全園占地面積36萬平方米,主要建築為格桑頗章、措吉頗章、金色頗章、夏典拉康、達旦明久頗章(新宮),有374間房,是西藏人造園林中規模最大、古蹟最多者。自七世達賴之後,歷世達賴在親政之前,均在此習文、學經、修習佛法;親政後每年夏季來此辦公。
蔥鬱樹林, 花團錦簇, 襯著黃牆很美, 人襯著更美.
參觀現任達賴喇嘛夏宮, 看他1955年流放前的夏宮起居環境.
午餐在附近餐廳吃餃子, 酸辣油抄手(完全不辣)及甜茶(奶茶)等.
下一站, 今天拜訪的第二間拉薩三大寺, 色拉寺~
維基百科中節錄的色拉寺資訊:
1419年,格魯派的始祖宗喀巴命弟子絳欽卻傑在拉薩北郊的烏孜山南麓創建寺院,命名為「秦清林」。因附近多「色拉」(藏語意為酸棗林),故又通稱色拉寺。建寺後不久,宗喀巴即去世。因為之前他還興建了甘丹寺和哲蚌寺,故此人們將三寺並稱為「拉薩三大寺」。
色拉寺的規模宏大,依山就勢而建,寺前有流沙河流淌而過。寺院占地約11.5萬平方米,建築以措欽(集會)大殿、眛扎倉、傑扎倉、阿巴扎倉等主體建築為中心,穿插布置了數十座康村(僧舍村落,由一群同鄉的僧人所組成)。雖然建造時並沒有進行過規劃布局,但由於建築的外觀顏色一致,主體建築形體高大,因而具有統領全局的作用,使整座寺院顯得主次有序。
色拉寺喇嘛的一項為人熟知的功課是辯經。實際上這並非色拉寺獨有,只是色拉寺的辯經功課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固定進行,且向遊人開放,故最為著名。比平時的辯經正式得多的是定期舉行的辯經法會,由高僧們展開關於佛法的討論乃至辯論。而每日的辯經,則是眾喇嘛參悟奧義、提高修為的一種輔助方法。
現在的喇嘛也並未與世俗生活完全隔絕,他們需要參加一定的勞動,色拉寺周圍種植的大片果林也需要他們照料。喇嘛們有時也會進行一些世俗娛樂。2002年時色拉寺的喇嘛甚至成立了一支足球隊,並與一些學校的球隊打比賽。為了統一服裝,隊員們大多購買了葡萄牙國家足球隊的球衣,因為其顏色與喇嘛們穿的僧袍比較接近。
有名的辯經活動!色拉寺喇嘛正在辯經中~
他們一倆倆或辯論或討論佛法, 肢體生動, 言語激昂.
旁觀民眾看的趣味盎然.
晚餐在八廓街的拉薩廚房.
晚上我們有幾人自費參觀文成公主戶外實景劇, 非常精彩. 有一場大雪場景, 天上竟還噴下泡沫水, 需要撐傘... 從九點一直看到晚上十一點.
文成公主戶外實景劇節錄資訊:
文成公主實景劇是以拉薩自然山川為背景,在高原聖域的璀璨星空下,講述了大唐文成公主與吐蕃王松贊干布和親的故事。演繹出文成公主大唐盛世的愛情傳奇,傳唱了漢藏和美的動人史詩。
演出時間:周一至周日晚上21點,由於實景劇的特殊性,如遇天氣等不可抗力因素無法正常演出,請提前詢問售票網。
演出地點:文成公主實景劇場坐落於拉薩河畔慈覺林(原次角林)中國西藏文化旅遊創意園。
維基百科節錄之松贊干布資訊:
松贊干布是吐蕃雅魯王朝第33任贊普,也是吐蕃帝國的建立者,約629年至650年在位。他是前任贊普囊日論贊的兒子。
原名赤松贊,「松贊干布」是其尊號,意思是「心胸深邃的松贊」。在位期間,他大幅擴張吐蕃的版圖,定都拉薩,並確立吐蕃的政治、軍事、經濟及法律等制度,奠定日後吐蕃強盛的基礎。他透過與泥婆羅(今尼泊爾)的聯姻,提高了吐蕃的工藝技術水平;透過與唐朝的和親,從唐朝引入先進的科學、醫學和曆法,提高吐蕃人的文化水平。據傳佛教也是通過兩次聯姻首次進入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宮也是其在位期間建立的。
松贊干布與其王妃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三人,至今備受藏族尊崇。